近日,东莞检察书友会举办了2017年春季品书活动。本次活动由王笑音书友品读武志红所着的《身体知道答案》和赵俊明书友品读罗伯特·M·波西格所着的《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两级院二十多名书友参加,市检察院来向东检察长莅临活动现场并作精彩点评。
活动首先由王笑音书友为大家品读《身体知道答案》,她将书中“回归你的身体感觉”“破解你的思维游戏”“深入你的潜意识之井”“让你的身心重归流动”四部分内容,以剖析真实的心理案例的方式向大家充分展现,通过自己对书中所介绍的心理学知识的解读向书友们娓娓道来:如何尊重自己真实的存在,怎样做才能“抚平内心的钩子”?怎样运用“投射”心理原理去避免负面评价带来的消积影响?正视“老实人”性格造成的落差心理等。王笑音书友还把从书中所感悟到处世智慧与大家展开交流。
随后,赵俊明书友对《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进行了深入介绍,她认为该书的核心主题就是以哲学和摩托车维修相结合的方式为例,讲述如何将人的主观的内心世界和客观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禅是一种人修养内心的活动,而摩托车维修则是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作者罗伯特·M·波西格曾因对二元对立和二分法带来的分裂感到困惑,并因长期不停的思考这些问题而长期饱受折磨和束缚,这本书可以说是作者本人对自己精神分裂起源的追溯,并实现了对自己救赎的探索记录。书中反复出现的“良质”,即禅,作者主张禅处于古典与浪漫之上,即先有禅,才有主观与客观。禅,才是世间万物之主,良质的境界,即是禅的境界。在提及阅读后的感受时,赵俊明书友坦言,哲学无处不在,而人应该通过自身最大的努力去获取内心的平静,虽然书中较为抽象深刻的哲学知识会让整个阅读过程显得并不十分愉悦,但这种跳出阅读“舒适区”的做法,也是对自身阅读难度的提升,可以说是一次难忘的阅读体验。
在自由交流环节中,在场的各位书友畅所欲言,积极交流了阅读的体会和感想。
市院袁爱姣书友认为,作者笔下的“良质”应该译成王阳明笔下的“良知”,会更为贴切。“良知”思想是王阳明心学体系的理论核心。所谓追求“良质”应该是一种兼知兼行的过程,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用王阳明的话说叫“随物而格”,就是人要顺应事物的变化,进而考察它。
市院杨丽平书友从未检工作视角出发,通过列举真实案例研判大多数问题少年犯罪心理动因。她认为所谓的“问题少年”,大多有些“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些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童年期创伤、家庭暴力的影响,习惯性地将自己童年的关系投射到成长过程中的社会人际关系中,所以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尤为重要,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是否融洽,将直接影响孩子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所谓的“老实人”性格,往往多见于从小就听父母的话的“乖孩子”身上,这些“乖孩子”从小乖巧,守规矩,经常得到父母的肯定,所以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也往往希望得到别人肯定的评价,一旦别人对其作出否定评价时,就会有心理落差。所以无论我们是作为父母,还是作为检察官角色,都应该多多关注孩子的成长环境,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
市院陈育新书友则借参加此次书友会的机会,分享他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借调学习的经历,并表示,当他将东莞检察书友会的书评集与践行“小众阅读,大众分享”宗旨的书友会,介绍给高检院办公厅领导同志时,都很赞东莞检察的做法,由衷感谢院党组成立书友会给大家带来的幸福。“节奏快、压力大”是他眼中的高检院工作氛围,但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下,高检院的检察同仁们始终保持激情、全心投入,他认为这亟需保持一颗“平静的内心”,而这种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境界,就是追求“良质”的体现。
来向东检察长对该次书友会活动作了点评。来检表示,很高兴看到大家开始涉猎哲学类书籍,开始去思索作为主体的人的意识与作为客体的世界的关系。“中庸”是中国人普遍尊崇的行为哲学,它主张“过犹不及”,强调“中道”,这将为人处世的道理讲得明了清晰,无论是把良质理解成为“良知”,还是“美”或者是价值判断等,都能契合作者所倡导的“保持内心的宁静”的入世之道。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要关注自己,关注主体,感受自己的身心,并从自己的身心去观察体认这个世界;其次是要处理好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要跟社会结合好,找到个人的社会价值,而不是脱离社会胡思乱想;再次是要遵循社会的生存法则,不能突破底线,无论是出世的隐逸,还是入世的进取,都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很多有本事有能力的人最终出事,根本在于内心没有守住,心生异念,自己内心之贼没有剿尽。最后来检还将饶宗颐老先生的“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赠与在座的书友,与大家共勉,希望每一位检察人员在工作和生活中无论是失意还是得意,都能够保持定力,心存智慧,宁静以致远。